文史哲通识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和渗透的发展趋势,适应我校创“双一流”理工大学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以更好地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高等教育司于2006年11月制发的《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记要》,为了贯彻教育部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人文素质教育实际情况,在总结我校人文素质公共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分层别类、独具特色、喜闻乐见的系统化文史哲公共课程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我校所有本科专业学生。
一、文史哲公共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广西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工作方案》《关于制(修)订2019版本科培养方案的意见》系列文件精神为指导,构建文历哲通识课程教育体系,稳步提升我校大学生的文学、历史、哲学素养,促进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更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提高我校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
二、文史哲公共课程体系的性质
文史哲通识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人生课程,文学、历史、哲学通识课程与高等学校其他公共课程同样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结构在文学、历史、哲学三个类别规划下,每个类别都设置了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的课程,通过打造,逐步形成分层别类、独具特色、喜闻乐见的系统化文史哲公共课程体系。
三、文史哲公共课程教学的目标及任务
(一)文史哲公共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历史、哲学作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学能力、正确的历史观察和分析能力、积极的哲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应用技术型、服务地方社会和国际化人才。
(二)文史哲公共课程建设任务:
1.知识建设任务:向学生传授文学、历史、哲学基本知识、理论。
2.能力建设任务: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实践能力与审美能力。
3.素养建设任务: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积极的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文史哲公共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
根据《桂林理工大学关于制(修)订201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文件精神指导,共开设32门文史哲公共课程,必修课程1门,《大学语文》,32课时、2个学分,面向理工科学生;选修课28门,每门31课时、2个学分,面向全体学生。语言文学类课程共17门,其中基础知识类10门、实践应用类7门;历史文化类课程8门,其中历史文化基础知识6门、历史文化实践应用2门;哲学思想类课程7门,其中哲学思想基础知识4门、哲学思想实践应用3门。
五、文史哲公共课程体系设置图示
表一:文史哲公共课程体系设置一览表
表二:文史哲公共课程开课情况分析
 
表一:
| 文史哲公共课程体系设置一览表 | |||||||||
|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课时 | 学分 | 开课年级 | 容量 | ||||
| 语言文学课程 | 基础知识 | 大学语文(理工科) | 公共必修课 | 32 | 2 | 二年级 | 120 | ||
| 大学语文(文科)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现代汉语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小说名篇鉴赏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唐诗宋词鉴赏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西方文学经典作品鉴赏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分析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跟着文学去旅游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文学经典与心理疏导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古代科学家的文学作品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实践应用 | 普通话水平训练与测试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口才与沟通艺术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诗词创作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商务文书写作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网络文学与创意写作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应用文写作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谈判语言谋略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历史文化课程 | 基础知识 | 中国传统文化讲座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桂林历史文化专题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古都文化与现代化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中国家训文化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汉字与中国文化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非物质文化与人文精神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实践应用 | 社会历史调查方法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哲学思想课程 | 基础知识 | 哲学思想与心理治疗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哲学文化与人生启示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先秦诸子导读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哲学、科技与文化的互动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实践应用 | 成功哲学与成功教育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用哲学打开科学思路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 精英意识培养与实践 | 公共选修课 | 32 | 2 | 不限 | 120 | ||||
 
表二:
| 文史哲公共课程开课情况分析 | ||
| 已开设的课程 (10门) | 语言文学课程 | 大学语文(文科选修) | 
| 现代汉语 | ||
| 小说名篇鉴赏 | ||
| 唐诗宋词鉴赏 | ||
| 西方文学经典作品鉴赏 | ||
| 普通话水平训练与测试 | ||
| 商务文书写作 | ||
| 应用文写作 | ||
| 历史文化课程 | 中国传统文化讲座 | |
| 汉字与中国文化 | ||
| 哲学思想课程 | (无) | |
| 2019—2020春季学期 新开课程(4门) | 语言文学课程 | 大学语文(理工科必修) | 
| 跟着文学去旅游 | ||
| 诗词创作 | ||
| 历史文化课程 | (无) | |
| 哲学思想课程 | 先秦诸子导读 | |
| 规划中的课程 (18门) | 语言文学课程 |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分析 | 
| 文学经典与心理疏导 | ||
| 古代科学家的文学作品 | ||
| 口才与沟通艺术 | ||
| 网络文学与创意写作 | ||
| 谈判语言谋略 | ||
| 
 历史文化课程 | 桂林历史文化专题 | |
| 古都文化与现代化 | ||
| 中国家训文化 | ||
| 非物质文化与人文精神 | ||
| 社会历史调查方法 | ||
|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 ||
| 
 哲学思想课程 | 哲学思想与心理治疗 | |
| 哲学文化与人生启示 | ||
| 哲学、科技与文化的互动 | ||
| 成功哲学与成功教育 | ||
| 用哲学打开科学思路 | ||
| 精英意识培养与实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