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7日至9日,文学教研室教师程建、文志华、陈曦、杨远义分别在雁山6206、屏风9401、屏风9509、屏风9505教室举行“课程思政”教学公开研讨课。
程建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授课内容包括词学知识、词的演变、唐代李白和白居易的词、五代花间词和南唐后主李煜的亡国词,以及宋代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和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的婉约词。文志华讲授“唐诗宋词”课程,授课内容为唐以前的诗歌概说。陈曦讲授“汉字与中国文化”课程,授课内容为汉字和汉族的名称由来、汉字的演变。杨远义讲授“中国传统文化讲座”,授课内容为儒家、道家思想及其异同。“课程思政”教学主要体现在:程建由“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引出文化自信,由李煜亡国词引出家国情怀,由“苏辛”豪放词引出爱国主义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文志华由先唐诗歌风貌引出文化自信,由具体诗作鉴赏引出家国天下、真纯人格、担当精神;陈曦由汉大一统和“汉”字由来、汉字演变引出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杨远义由儒家仁爱、道家“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引出“四个自信”、经世致用和科学精神等,由儒道思想异同引出当代青年的精神成人。
课程结束后,部门主任覃业飞、校督导岳雪莲和文学教研室四位老师在屏风9505教室集中研讨。岳雪莲重点就杨远义的授课内容和方法作了点评。程建就“课程思政”教学的内涵及优化设计作了阐发。陈曦就传统文化教育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发展作了展望。文志华就多师合作教学作了畅想。最后,覃业飞总结指出:一是四门课程都很有价值,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人文精神等方面意义重大,文学教研室应合力将这门课打造为精品课程;二是这四门课思政元素丰富,是机遇也是挑战,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多途径、多渠道、多策略挖掘利用;三是公选课教师应加强课堂管理,积极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通过以上教学研讨,教师们对“课程思政”教学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课程思政”建设热情空前高涨,同时也在教学实践中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锻炼了能力。
研讨课现场一
研讨课现场二
研讨课现场三
研讨课现场四
集中研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