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教育开放日系列活动】“感受非遗之美系列——广西文场”

日期:2021-10-20   |  作者:周治红   |  编辑:   |  浏览次数:

10月19日下午,人文素质教育教学部开放日活动“感受非遗之美系列——广西文场”在雁山校区07505顺利举行。本场活动由公共艺术教研室周治红老师主讲,20余名学生参与体验。

广西文场,又名"文场"、"文玩子"、"扬琴小调"、"莺歌小调"等,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北官话地区,在桂林、柳州、宜山、平乐、荔浦等地尤为盛行。广西文场产生于清代中叶,迄今已有二百年以上的历史。其曲调优美,具有鲜明的地域特性和深厚的本土文化特色。2008年6月,广西文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活动开始,周治红老师以学生们较为熟悉的《山歌好比春江水》《茶山对歌》的广西民族歌曲引入广西文场,随即带领学生一起了解了文场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代表剧目、代表人物等。

周老师以文场的传统曲目《月夜秋声》为载体,请一位桂林本地的同学教大家“说文场”的唱词,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文场浓郁的地方韵味和唱词之美;通过周老师示范教唱文场,感受文场的旋律美;在清雅婉转的旋律中,同学们体会到了文场与桂林山水的美妙融合。在学习文场伴奏乐器的环节,同学们对打碟子特别感兴趣,一位同学说:“没想到平时餐桌上的用具也能成为伴奏乐器”,课后还有不少同学围着周老师,请教更多打碟的演奏技法。

近年来,国家特别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颁布了一系列非遗保护和本土文化保护的政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广西文场音乐是桂林山水孕育的,其旋律韵味源远流长,从人文的角度来讲桂林文场音乐是桂林性格与桂林山水的融合,代表桂林特色。最后,周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许多探寻桂林本土音乐文化的地方,如: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的非遗体验馆、桂林东西巷“讲古堂”等,希望同学们能多学习、多关注、多传承传统民族文化。

活动现场一

活动现场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