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部教师受邀为桂林市象山诗社诗友做专题讲座

日期:2024-03-11   |  作者:刘雅   |  编辑:刘雅   |  浏览次数:

2024年3月10日上午,我部教师杨远义受邀为桂林市象山诗社诗友做题为“放宽诗词格律尺度,拓宽诗词殿堂入口”专题讲座。

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杰出的艺术创造和丰富的情感记录,是我们代代承传的文化瑰宝。但与此同时,诗词严谨的格律要求却让当下许多热爱诗词的人对诗词创作望而却步。音韵上的押韵、平仄、对仗、四声八病……语法上的重字、重韵、重意、合掌……语意上的忌格弱、忌字俗、忌才浮、忌意杂等等规制让喜欢诗词的人或无从下手,或苦思冥想,或瞻前顾后。放宽诗词格律尺度,拓宽诗词殿堂入口,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创作诗词,是诗词发展的迫切问题。

杨远义开门见山地指出,诗词格律是形式,形式是为了内容服务的,内容不能被形式限制,更不能为了形式忽略了内容。文学史上仅追求形式不注重内容的诗词寥寥无几,内容上写得好、形式上有瑕疵的经典诗词却很多,如崔颢的《黄鹤楼》、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欧阳修的《晚泊岳阳》等等。但是,诗词创新不是乱来,并非不懂、不学和不顾格律。诗词格律创新应当更完善、更优秀、更能满足当下文学创作的需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接着,杨远义围绕诗词格律及诗词创作等问题和诗友们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首先,学古为新,多写古体诗。历史上许多创新都是从“学古”、“复古”开始。陈子昂、李白推崇“复古”,推动唐诗走向巅峰;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将散文推向兴盛。古体诗没有严格的格律限制,自由奔放,未必不出佳作。其次,在押韵上放宽尺度。中国的诗韵,从《切韵》到《平水韵》,再到《诗韵新编》,再到《中华新韵》,遵循一个从窄到宽、从繁琐到方便的发展过程。鲁迅提出“押大致相近的韵”,还说“诗须有形式……但格式不要太严。要有韵,但不必依旧诗韵,只要顺口就好。”再次,在平仄规则上放宽尺度。阻碍年轻人进入诗词殿堂的高山就是句中的平仄问题。放宽平仄尺度应该是诗词创新的必修课、必做题。唐宋时期的人写诗词,用唐宋音韵系统,当然没有任何障碍。而今人写诗,还用唐宋时期音韵系统,难免有点削足适履。既然现在有了根据汉语拼音编的《诗韵新编》和《中华新韵》,创作时就要大胆的使用,用今人的口,说今人的话。

本次讲座中,我部教师与象山诗社诗友们围绕诗词创作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未来,人文素质教育教学部将持续发挥部门师资力量与优势特色,深度服务地方社会,为桂林市的文化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讲座现场一

讲座现场二

讲座现场三


(一审:刘雅;二审:万千;三审:覃业飞)


关闭